2023年人身险回眸:增速明显回升 发展潜力仍需激发

admin 阅读:77 2024-08-17 04:00:25 评论:0

2023年人身险回眸:增速明显回升 发展潜力仍需激发

  2023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内需求逐步恢复,人身险业增速明显回升。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43%。

  在保费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监管部门对于市场乱象及时出手、对于潜藏风险及时防控,为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恢复基础尚不稳固的人身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最热的产品:储蓄型保险产品

  今年最热的人身险产品无疑是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类保险产品。消费者需要、保险公司大力推动、产品下调预定利率三大因素叠加,让炒了几个月停售的储蓄类保险产品,带动保费规模快速提升。

  今年4月份,原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陆续召集人身险公司开会,明确要求人身险公司下调新开发产品的预定利率。其中,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从3.5%下调至3%,超过上限的产品将不予报备。

  从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停售的消息断断续续传出,到8月份正式停售,人身险公司个险、银行、中介渠道的代理人以产品即将停售为卖点,大力销售此类保险产品。“看似不起眼的0.5%,经过时间的沉淀,差距慢慢就拉大了”“别错过,错过一定会后悔”等内容相似的销售话语屡见不鲜。

  也是4月份开始,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企稳,保费增速从今年1月份的4%,提升至4月份的9.6%,7月份更是飙升至25%。

  “炒停售”固然有外部因素的推动,但符合当下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是储蓄类保险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资管新规实施后,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和保险公司的储蓄类保险成为唯二“保本保息”的金融产品。财通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二季度,倾向于 “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仍高达58.0%,驱动居民储蓄余额高速增长,截至2023年10月,居民储蓄余额较年初增长11.4%。在居民风险偏好普遍降低背景下,相较于净值波动较大的银行理财和基金,储蓄和储蓄险更受追捧。而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大型银行五年期存款已低于2.5%,部分低风险偏好的居民选择了储蓄类保险替代储蓄。

  不过,8月份,预定利率3.5%保险产品停售当月,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较7月份环比大幅下降,较去年同期也出现了负增长。

  尽管舍不得保费,但业内人士清楚,面对利差损风险,下调预定利率上限是大势所趋。2022年四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显示,人身险公司年化财务收益率为3.85%、年化综合收益率为1.83%,2023年这一情况并未改善;而人身险公司对长期投资收益率的精算假设普遍为5%以上。对于“长钱短配”现象,监管部门近年来持续出手纠正,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已经从4.025%降至3.0%。

  大家人寿副总经理张保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长期看,预定利率下调至3.0%只是一个起点。在资负联动的经营模式下,保险公司不可能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中独善其身保险产品还是要回归保障本源,通过加强自身的功能属性,与其他金融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后,以其安全、稳定的特点,在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货架上仍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张保军说。

  最热的渠道:银保渠道

  自2022年以来,保险公司开始发力银保渠道:传统大公司纷纷回归银保,银行系公司持续发力,甚至一些外资公司也开始进入银保市场。保险公司或整合对公资源或提高产品端客户利益和销售费用水平或依托与银行间的股权连接关系,不断加大对于银保渠道的战略投入。

  这一态势延续至2023年,并在最热的产品的助力下,银保渠道成为人身险公司最热的渠道。

  以上半年上市险企数据为例,5家上市险企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增速均高于总保费收入增速。中国人寿高38.8个百分点;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高46个百分点;新华保险高13个百分点;太保寿险高5.2个百分点;人保寿险高3.5个百分点。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以往银保渠道业务一直被诟病的新业务价值不高、徒增规模不增效益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2023年上半年,人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新业务价值10.52亿元,同比增长331.1%;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为28.25亿元,同比增长174.7%;太保寿险同比增长305.0%。

  凭借着规模与价值的同步提升,2023年银保渠道不但重回“C位”,也由此开启了以价值为目标的“新银保”时代。

  不过,在银保渠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销售模式粗放、费用竞争激烈等问题。特别是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由于品牌知名度低、个险渠道发展不足,必须投入更多的费用发力银保渠道,导致银保渠道费用率持续抬升。有媒体报道,仅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手续费支出同比增长超43%。而除了“总对总”“分对分”的“大账”之外,也出现了补充协议、暗自输送利益等“小账”,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手续费。

  对此,监管部门及时出手规范,8月末,出台《关于规范银行代理渠道保险产品的通知》,要求人身险公司在备案银保产品时需列示佣金上限,并做到“报行合一”;10月,再次严查银保渠道的“报行不一”问题。

  据监管部门披露,自10月份保险公司严格执行产品“报行合一”后,银保业务运行平稳、进展良好,初步估算,佣金费率较之前平均水平下降约30%左右。从市场情况来看,今年10月,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140亿元,较9月的1777亿元下降35.8%,较去年10月同比下降7.5%。

  银保渠道自此“降温”。但记者采访了多位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对整个银保渠道手续费做了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控制,保险公司将不再通过简单地提高手续费进行促销,而是真正专注在产品服务以及能力建设上,这对行业长期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024年将面临怎样挑战

  最热的产品、最热的销售渠道,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已经“降温”。按照监管部门此前透露的信息,完成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工作后,将启动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

  人身险公司明年是否将面临困境?

  多家券商近期发布研报对寿险行业2024年发展进行了展望。研报普遍认为,寿险行业仍处在转型过程中,头部寿险公司仍在继续推进寿险改革,银保渠道重要性在提升,但2023年的高增长难以持续。

  “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今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过去三年,中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4个百分点,但人均保费只有全球平均的七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疫情过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速推进,大病保险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人数超过2亿人,健康险、家庭财产险、巨灾保险等潜力巨大。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涛此前也公开表示,对未来寿险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保险是与时俱进的行业,其未来的增长点在时代性、精准性、普及性三方面。参照国际经验与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速,我国即将进入保险发展的快速增长区间。一是我国各类人群的养老需求和医疗保障需求有广阔空间;二是随着保险行业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品开发的风险识别将持续优化;三是保险行业与生俱来具有人民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寿险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记者 付秋实)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3720squad.com/post/4153.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