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仗最不怕牺牲的4个省 ,东南西北各一个 ,都是“硬骨头”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前言: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不难看出,我国的经历可谓是多灾多难,但恰如汉朝的文献中说道:“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在从古至今的纷争中,每当面临外敌入侵之时,总有一些省份顽强抵抗,丝毫不畏生死!并以“不怕死”著称,给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你知道我国哪些省份最勇猛,最不怕牺牲吗?在战争时期,这些勇士又展现了怎样的硬核气质呢?
请大家理性阅读,排名不分先后。
陕豫刀客——陕西省
说到刀客,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漫天黄沙中,放眼望去,百里之内不见人,只听得刀刃破风声。
而这种形象正是来自我国陕西省。陕西位于西北地区,整个北部几乎都被厚厚的黄土所覆盖,整个地区都被黄沙弥漫。
而为什么要说陕西省是最不怕牺牲的省份之一呢,那就要从古代说起了。只要稍微了解历史的都知道,陕西区的彪悍,那可是延续了2000多年的。
自秦朝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陕西子弟就为此做出了不少杰出贡献,他们北逐大漠,西进西域,战斗力可谓是爆棚,他们打出了陕北威风,至今仍为世界震撼,所以说陕西是我国民风彪悍、好战的省份一点也没有错。
抗战八年间,中华大地上烽烟四起,一片狼藉景象,军民备受欺凌之苦。然而,令人惊叹的是,在整个抗战时期,陕西除了北部的府谷被日军短暂的占领外,另外其他地区几乎没有被日军侵占过。
从1938年初到1942年4月,陕西边区的留守兵团和边区军民与日军展开了大大小小的80余次战斗,成功抵御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并给日军部队造成了重创,歼灭了将近万名敌人,完成了保卫河防的任务。
另外,在抗战时期内,陕西涌现了一批抗战英雄,如张灵甫、胡琏、关麟征、孙蔚如、杜聿明等,他们在各个战场上英勇作战的事迹响彻了中国。
为了阻止日军西进的阴谋,从1938年7月至1940年10月,在孙蔚如部队的带领下的陕西军队坚守中条山,与日军进行了殊死战斗。
先后粉碎了日军11次扫荡活动,牵制了日军3个师团,并造成了日军2万余人的伤亡。其中最令人落泪的一场战斗莫过于当众多士兵被日军包围时,他们集体投河殉国,宁死不屈。
这些陕西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20岁,正值青春年华,竟能表现出如此坚韧不拔的气魄,实在是令人敬佩。
在抗战时期,陕西人口仅有937万人,而在抗战的八年里,陕西却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兵员,约有115万人,再加上志愿兵等其他兵员,全省共训练壮丁约160万人,按照当时的人口计算,差不多每9个人中就有1人应征。
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有陕西籍英烈牺牲人数高达数十万,他们为抗日战争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桂系狼兵——广西省
或许,由于广西地处偏南,很容易被大家所忽略,但实际上,“广西狼兵雄天下”之说来源于古代,那时候的广西人民打起仗来,悍不畏死!而在抗日时期,广西士兵更是将这一说法给延续了下来。
广西地区出来的军队,因其作战顽强、敢于拼杀、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以来都被日军所畏惧,将敌人打的是落花流水。
而广西“狼兵”这一绰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广西山区经常受到一窝土匪的侵扰,严重威胁百姓的人身安全,于是政府就派遣了一支名为俍兵的队伍去围剿,他们战斗力极强,每次都能大获全胜,保护民众的安全。
后来,由于广西俍兵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坚韧精神,也就被当地人称为狼兵,这个称号逐渐在广西地区流传开来,一直延续到近期。
在近代的“国民党十大精锐军队”中,广西桂军排名第二,可见其强大的实力。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率领一支3万多人的民兵队伍,从广西金田一直打到了江苏南京。曾国藩也曾表示,“太平军后期约50多万人的战斗力远远不如广西兵的3万人”,可见其战斗力之强。
民国时期,李宗仁所带领的广西部队,更是展现了惊人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在北伐时期是战无不胜的存在,几乎没有遭受过败仗;在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率领广西军队击溃了日军的两个精锐师团,国民党取得了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胜利;在昆仑关战役中,日本号称一流精锐第五师团就被广西军队给了一记重创,歼灭了日军的第21旅团。
1944年,郑州、洛阳、长沙等地失守后,敌人将视线转向了广西桂林,当时的桂军总人数还不到2万人,却拼死抵抗了10万外地大军,令敌人损失严重,更令敌人想不到的是,2万人的队伍中,竟然有一半是当地的普通百姓,可见广西人的血肉里都是保留着坚韧不屈、奋勇抵抗的红色基因。
在抗战时期,广西没有出现任何一个汉奸,广西的狼兵被日军称为,“具有50道精神”的中国唯一部队,这也不难看出,广西狼兵的字典里只有战死没有认输!
另外,在军阀混战时期,大多数指挥官对于遇到广西军队都头疼不已,在国民军中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愿碰上解放军,也不要与广西兵作战”。从这句话就可以想象到广西桂军的战斗力之强大。
铁血川军——四川省
提起战争时期的四川,总是充满了一抹悲情,这与四川人刻在骨子里的铁血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在历史上,四川有过2次被屠城的经历,但即使是这样,依然没有打到传奇的四川民众。
四川西面是地势崎岖的横断山区,东面又被秦岭阻隔,在古代属于偏远蛮夷之地。当地少数民数的多样性和恶劣的环境,导致了四川人自古便将叛逆二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自秦朝开始,这里就爆发了几百次起义,而这就属于有迹可循了,四川人也形成了尚武的习惯,一旦发生动乱,四川普通老百姓都能拿起锄头、铁锹参加战争。
在战争时期,川军以不拘小节而闻名,他们背着枪,嘴里叼着烟,这就是他们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但在关键时刻,川军却从不掉链子。
据悉,在抗日战争的8年时间里,四川出兵300万,占据全国抗战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位居全国之首,伤亡人数更是高达64万人,占当时全国伤亡总人数的20%,而这也仅仅是统计内的数字,没有统计的还不知有多少四川籍的英烈。
在台儿庄战役中,川军奋勇抵抗,英勇杀敌,以大刀和轻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作战,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但令人佩服的是,没有一名士兵被俘虏;
还有淞沪会战,川军以4000名战士顽强抵抗了日军的猛烈进攻,血拼七天后终于坚守了阵地,而最后却只剩下了600名战士,伤亡人数超80%,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新中国发展的地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即使硝烟弥漫,也无法掩盖川军的忠诚无畏。此外,在抗战时期,四川省为全国提供了30%的粮食,捐赠了十几架战斗机和数以亿计的法币,可以说,如果不是有四川的支持,整个抗日军队恐怕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所以说,中国的胜利离不开川军的贡献。
无湘不成军——湖南
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是长江南岸的省份,素有“湘”之称。湖南人民以勤劳、智慧、刚毅果敢而著名。在中国近代史上,湖南人民为推翻封建统治、反抗外来侵略、建立民主共和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许多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都出生在湖南,例如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朱德、邹容等等。
湖南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形成了一支又一支闻名遐迩的军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湘军,既晚清时期曾国藩麾下的一支军队。
1854年初,湘军的规模为一万七千人左右,五年后,湘军的规模就增长至十四万人,巅峰时期,规模则超过五十万人,其严明的纪律、勇猛的作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平定回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国藩曾说“无湘不成军”,足见湖南军队实力之强。
在抗日战争时期,湘军大部分被改编成了中央军,而在战场上,中央军可是绝对的主力。中日双方在湖南地区进行了七次重大战役,其中包括了四次规模逐渐扩大的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和湘西会战。每一次会战都让日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尤其是长沙保卫战更是让日军头疼不已的战役。
在抗战时期,约有210万湖南人参加了保家卫国的战斗,这对于总人口3000万的湖南省来说,参军意识非常高。
除了湘军外,湖南还有其他优秀的军队,如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新四军(刘少奇等)、红军(毛泽东、朱德等)等等。这些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中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际上,对于“无川不成军”和“无湘不成军”的说法是存在争议的,但在我看来,二者并不矛盾,他们都是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本文只涵盖了四个省份的抗战故事,但事实上,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每个省份都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各自有着自己的英雄传说,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好样的。
英烈们的牺牲和奉献铸就了中国人们抗击侵略的坚定意志,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对此,屏幕前的您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3720squad.com/post/39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